防治这些病害,芒果嫩梢期间好好管理!

一、炭疽病
 
 

发生特点: 芒果炭疽病是嫩梢叶片、花穗和果实上的主要病害之一,病原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2~30℃,在芒果清园整枝后的梢期阶段,均适宜此病原菌的生长发育。该病主要以病原菌分生孢子随风、雨、昆虫和农事操作等传播到新梢,相对湿度高于90%时,分生孢子即萌发并穿透寄主表皮而进入皮层细胞中侵染为害,继而不断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;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习性,如果温湿度不适宜,分生孢子就暂时休眠并潜伏下来,等到温湿度适宜时再萌发侵染,继续造成为害。病害全年都可发生,在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发病最为严重。

防控建议:

1、农业防治

芒果炭疽病防控以预防为主,首先要保护嫩梢以减少田间病原基数。因此在采收后,要认真做好修剪清园工作。剪除树冠上的病虫枝、干腐枝、旧花梗和果柄,修剪浓密枝叶,使树冠内空旷通风透光。结合铲除果园内杂草,连同修剪下来的枝叶集中烧作肥料。特别注重低洼、背荫、枝叶浓密和病重地段的清园工作。

2、化学防治

整枝清园后,及时喷雾1~2次等量式波尔多液或45%石硫合剂固体(或结晶)150倍液,可以较大程度减少果园病原菌数量。新梢发病前喷1次保护性药剂(如代森锰锌等),新梢发病初期,交替使用嘧菌酯--代森锰锌--代森联等。每隔10~20天施药1次,连喷2~3次,雨后及时补喷1次。

二、细菌性角斑病
 
 

发生特点:芒果细菌性角斑病是梢期主要病害之一,其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,全年日均温度在病原菌生长范围,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;病原菌最初是潜伏在老叶上。病原细菌主要是随风和雨水飞溅传播,以田间造成重复侵染和为害.雨水与湿度是影响此病发生扩展为害的最主要因素,温度高于25℃,湿度大于90%时,有利于此病发生和流行。台风雨和大雨与此病的发生关系最密切,台风雨容易对正在生长发育的果实和嫩梢造成伤口,病菌从伤口侵入果实、嫩梢和嫩叶,从而导致病害严重发生。秋梢期台风雨次数和病叶率,与次年角斑病发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,台风雨较多,发病较重;气候干燥,雨量少,发病相对较轻。

防控建议:

1、农业防治 芒果细菌性角斑病防控同样要以预防为主,保护嫩梢,降低病原菌初侵染基数是预防细菌性角斑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。因此在采收后,要认真做好修枝清园工作(与防炭疽病相同)。此外注重养树,培育健康的植株对于芒果角斑病的预防作用极大,尤其是在海南台风多发地区,角斑病严重,只有将树体养好,才是真正预防病害的措施。像芒果树体内都含有病菌,适当时候就会发病,但是拥有强壮的树体抗病力,病害就不易发生。

2、化学防治 首先整枝清园后,结合防治芒果炭疽病,喷施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,以减少病原菌基数。其次,新梢发病前喷1次保护性杀菌剂,新梢发病初期,在用药上与防治芒果炭疽病用药有差异,喷施药剂可选用春雷霉素、中生菌素、荧光假单胞杆菌或农用链霉素组合配方1~2次,每 10~15天喷1次,药剂交替使用,雨后及时补喷药一次。

三、蓟马
 
 

防治蓟马的综合技术措施(请做好前两条):

1、加强芒果园栽培管理。在芒果生产中,要注意清除杂草,清洁果园,果园深翻,减少虫源;加强肥水管理,增强树势,提高芒果树抗逆能力。

2、合理修剪整形。不仅可以提高产量,还可以控制害虫危害。注重矮化整形修剪,改善光照条件;过密果园蓟马发生尤为严重,因此采摘果实后,结合冬季清园,合理修剪树冠,对防治蓟马发生,降低危害十分有效。

3、色板诱杀。在芒果盛花期、幼果期、抽梢期,在果树上悬挂蓝色粘虫板(30张/亩),可监测其种群发生动态,诱集成虫,减少产卵与为害。

4、生物防治。注意保护利用田间天敌, 创造良好的生态园环境,有利于天敌生存繁殖,可以帮助控制蓟马的数量。

5、化学防治

(1) 把握好防治时期, 搞好果园虫情测报,针对芒果蓟马发生的两个重要时期积极开展化学防治工作。在春季花序萌动时,开始定期进行喷药预防;当秋梢抽发至3~125px时根据田间虫情开始喷药,5~10天/次。此后各个时期做好田间观察, 在每枝花序或每百叶有50~80头虫量时喷药防治。喷药时要做到雾滴要细, 花序、嫩梢叶面和叶背要喷布均匀周到,不留死角。喷药时间为早上11点以前、下午4点以后,最好是在无风的傍晚进行喷药。

(2) 严格用药剂量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,在芒果抽稍期使用乙基多杀菌素、阿维·高氯、吡虫啉+阿维菌素等药剂对蓟马进行防治,可将蓟马虫口密度控制在最低状态。上述药剂要交替使用,以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。

四、芒果横线尾夜蛾(钻心虫)
 
 
发生特点及危害特征

芒果横线尾夜蛾,又称芒果蛀梢蛾、钻心虫。属鳞翅目,夜蛾科。国内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福建等地,以幼虫钻蛀嫩梢和花穗,造成干枯脱落。幼虫老熟后从危害部位爬出,在枯枝、树皮或其他虫壳、天牛排粪孔等处化蛹,在枯烂木中化蛹的最多。蛹的历期冬春季较长(17.3 -54.2天),而夏秋季较短(10.3-14.3天)。成虫趋光性和趋化性不强。全年各时期危害程度与湿度和植株抽梢情况密切相关,平均气温20℃以上时危害较重。

防治措施

(1)及时施肥灌水,加强栽培管理,促使抽梢齐整,以减少被害和提高药剂防治效果。

(2)及时施用有效药剂毒杀,在卵期和幼虫低龄期进行防治,如新梢长出3厘米左右时。常用药剂:甲维盐等。